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风险提示 防范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金融监管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总局不实承诺、发布风险防范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提示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虚假宣传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诱导消费者要注意防范。网络
混淆概念误导贷款。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言语误差,金融监管如以“分期缴费”“分期付款”替代“分期贷款”,总局有意误导或迷惑消费者在未充分了解服务内容和合同条款的发布风险防范情况下,完成线上签字或刷脸认证,提示签署网络贷款合同。虚假宣传过程中,诱导不法机构或平台可能通过诱导填写或技术手段窃取等方式收集个人信息,网络转卖给其他机构用于诈骗等非法用途,消费者面临个人信息被不当使用的风险。
不实承诺诱导贷款。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欺诈性承诺、夸大效果、杜撰信息,如宣传“包过拿证”“政策即将变化”“报名后国家有助学金奖励”甚至承诺就业保障等,引诱、催促消费者报名并办理贷款。在合同中模糊内容表述或设置极为苛刻且仅利于机构或平台的条款,比如若退费必须扣除高额违约金等,增加解约成本。有些机构或平台实为“壳公司”,主要目的是骗取钱财,无法提供实质服务,甚至不断变换地址逃避监管或法律责任。消费者发现被骗后,往往因机构跑路导致维权困难。
隐瞒贷款实际成本。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只宣传较低的表面利率、日利率、月利率,不披露较高的实际利率、年化利率、综合借贷成本,诱导消费者过度借贷。或者在宣传时模糊收费标准,故意隐瞒额外费用,实际操作中以“额外服务”“高端定制”、违约金等名义额外收费,导致实际支付的息费远超预期。
金融监管总局强调,消费者应提高警惕,理性分析高回报承诺,核实宣传真实性,拒绝各类话术套路。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应优先考虑具有合法资质、信誉良好的机构,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资质信息。办理业务时要谨慎提供个人信息,定期检查账户异常情况,发现信息泄露及时采取措施。
责任编辑:游婕
相关文章
- 消费者诉唯品会售假腰带败诉 得物等报告不具资质 编辑:汤晓雪 来源:2025-09-24
- 不尋常的事正在發生,如果美國經濟真的陷入衰退,將與紀錄上的任何一次都長得不一樣。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2025-09-24
- 12月17日,汉阴科技馆盛大开馆,汉阴县实验小学的少先队代表们踊跃参与,成为首批踏入这一科技殿堂的幸运儿,正式开启“第三课堂”的奇妙之旅。一入馆内,实验小学的队员们便被新奇的展品吸引。在参观过程中,队2025-09-24
- 美元指數上漲,許多亞洲貨幣都面臨貶值。值此同時,美國企業積極尋求外匯避險,而亞洲地區的進口商也想規避貶值造成的成本增加。他們都怎麼做?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2025-09-24
- 本报讯记者 曾聪虹)昨日,2020年中考落下帷幕。全市各地考试秩序井然,考试组织零失误,首次实现零违纪。今年泉州中考初三报考91814人,比去年增加11386人,增幅14.16%;初二报考1027442025-09-24
离婚诉讼纠纷案件调查报告:35%离婚案导火索是“不满对方父母”
制图:张平原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谭心怡、通讯员厦法宣、湖法宣)正值三八妇女节,厦门中院发布了一份离婚诉讼纠纷案件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厦门市通过诉讼主张离婚的案件一直处于较高水平。70后80后成为离2025-09-24
最新评论